新聞動態
發布日期:2009-02-24 20:36
來源:河南農業信息網
糧食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物資。近年來,國家通過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有力地推動了全國糧食產量實現連續5年增長。但是,隨著我國農業發展步入新階段,糧食繼續增產的壓力在不斷加大,難度在增加,尤其是要進一步促進糧食穩產高產,正面臨著農業資源環境的“瓶頸”制約。
中央一號文件從增加中西部生態建設投入、支持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加強耕地和水資源保護、健全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完善環境治理績效考核等方面,全面部署了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這為新時期加大生態治理力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出了新的思路,也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提出了新的要求。
糧食生產有賴于耕地、水等要素資源和一定的環境條件。當前,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以及農業面源污染、工業污染等對生態環境破壞力度的加大,糧食安全的資源環境約束正日益增強,這一點在糧食主產區表現得尤為明顯。作為我國糧食生產的主要基地,糧食主產區在確保糧食有效供給中發揮著突出的重要作用。13個糧食主產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總產的74%以上,因此,全國糧食庫存大多集中在糧食主產區。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發展步入新階段,糧食繼續增產的壓力在不斷加大,難度在增加,尤其是要進一步促進糧食主產區穩產高產,正面臨著農業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大的制約。2007年,全國耕地面積減至18.26億畝,人均耕地只有1.4畝,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40%,全國有666個縣(區)的人均耕地低于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8畝的警戒線。同時,由于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和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污染已成為農業第一污染源,加之其他生態環境污染等,耕地質量下降嚴重,土地的可持續生產能力受到嚴重影響。以化肥為例,大量化肥和農藥的施用,固然推動了農業增產,但這些化肥和農藥不僅可能會污染環境,而且食品中的化學殘余物還會對農民和消費者的健康構成威脅,也與WTO環保標準相差甚遠。
糧食生產的生態治理跟不上,到2020年全國糧食增產1000億斤的戰略目標就無從談起。因此,要維系糧食生產的穩定發展,必須加大糧食安全的生態治理力度,建立利于糧食生產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和優化機制,實現糧食安全與生態安全有機兼顧、協調推進。
優化政策組合,推進農業資源的有序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糧食生產高度依賴于土地、水、氣候等自然資源,要強化有關政策措施,加強耕地、淡水資源的保護力度。為此,要處理好糧食生產的五個關系:一是短期與長期的關系,既要立足于當前的糧食供應,更要著眼于糧食生產的持續發展能力;二是總量與結構的關系,將補貼向種糧大戶、種糧能手傾斜,向中高產農田傾斜,提高補貼對糧食生產的綜合效率;三是方式與時機的關系,運用好糧食生產直接補貼方式,靈活選擇不掛鉤的固定補貼、不掛鉤的差價補貼以及掛鉤的固定補貼和掛鉤的差價補貼;四是節奏與力度的關系,科學確定對重要農資生產調控的節奏、重點和力度;五是投入與高效利用的關系,既要加大對糧食生產的資金扶持力度,更要健全支農績效考核機制,確保支農資金規范、安全和高效運行。
強化功能區劃,形成城鄉一體的節能減排格局。農村環境和城市環境是有機整體、不可分割,要以區域主體功能定位為指導,建立“宜工則工,宜農則農”機制,以鼓勵一些地方把糧食生產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要以改善重點流域區域環境質量為重點,大力進行環境綜合整治。要在不以削弱農業的基礎地位為代價的前提下,積極創新糧食核心區工業化城鎮化道路,實行工業用地和建設用地向丘嶺和山區挺進,向荒坡、淺灘等少占耕地、不適于農業生產的地區進軍,實現糧食核心區工農業互動協調發展。
依靠科技進步,提升糧食生產的生態文明水平。要大力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加強農村工業、生活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積極開發資源節約和環境型農業技術,重點扶持秸稈還田、改良土壤的農業技術的研發、改進和普及。同時,要積極培育以非糧油作物為原料的生物質產業,推進農林副產品和廢棄物能源化、資源化利用,要加強高產優質糧食品種的研發、選育、引進、推廣,提高良種覆蓋率,基本實現良種化。要完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重視對農民的技能培訓,引導農民運用綜合措施改良土壤,推廣配方施肥,提高耕地質量,改進耕作制度,優化種植結構,提高科學種田水平。
加強基礎建設,增強糧食生產的生態承載能力。必須改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長期薄弱的局面,加大對糧食核心區投入力度,以開展中低產田改造為突破口,集中力量搞好大型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扶持農民投工投勞進行農田治理改造,加快沃土工程建設步伐。要大幅度增加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補助專項資金,整體推進糧食核心區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作為國家糧食生產基地,淮河流域目前防洪排澇標準較低,需要加強對淮河流域防洪排澇綜合治理。
深化機制創新,構建糧食生產的生態保護屏障。要建立農業循環經濟的機制,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優化品種品質結構,發展特色農業、畜牧養殖,推進農村沼氣建設、秸稈綜合利用,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發展集約型、節約型農業和循環農業、生態農業,不斷提高土地等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全面提升糧食生產綜合效益,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要健全農業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多渠道籌集生態效益補償資金,逐步提高補償標準,形成有利于保護耕地、水域、森林、草原、濕地等自然資源和農業物種資源的激勵機制。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片2022|
亚洲色在线V中文字幕|
婷婷97狠狠成人免费视频|
办公室揉着她两个硕大的乳球|
国产成人A∨麻豆精品|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