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大力推廣10項農技推廣新模式
本報訊 10月15日,記者從農交會新聞專題發布會上獲悉,今年科技對農業貢獻率達到49%,截至9月底,全國已有專家教授50萬人次和基層農技推廣人員70萬人次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民提供科技服務。發放明白紙超過1億張,培訓農民超過1億人次。
據農業部科教司副司長楊雄年介紹,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經過長期努力取得顯著成效,推廣了6000多個農作物新品種、新組合,推進糧食等主要農作物品種更新5~6次,良種覆蓋率達到95%。同時,根據各地經驗,總結并推廣了10項農技推廣新模式,包括建立科技示范戶、建立村級服務站、建立示范基地、建立技術合作社、建立田間學校、建立農技推廣協會、建立信息平臺、建立包村聯戶制度、建立知識更新制度、建立產學研結合機制。
“以科技入戶工程為例,2008年實施科技入戶工程的100個小麥示范縣平均產量達到401.7公斤/畝,比示范縣前三年小麥平均產量369.1公斤/畝增產8.8%,共增產小麥20多億公斤。科技示范戶單產達到459.9公斤,比輻射戶增幅9.4%,比普通農戶增幅17.2%。”楊雄年對記者說。
此外,楊雄年還告訴記者,為進一步改善基層農技推廣條件,不斷滿足農民對新技術的渴求,農業部將采取4項措施做好農技推廣工作。
首先,提高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能力,特別是縣鄉以下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的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科技人員的素質,加強公益性技術服務。同時,穩定科技隊伍,為科技人員提供必要的條件,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構建從中央到地方科研教育單位、基層農技推廣隊伍、科技示范戶的農技推廣網絡,建立一個緊密銜接,上下貫通的信息農業體系。其次,鼓勵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專家教授深入一線開展服務。通過政策引導、項目帶動方式,鼓勵專家教授加強技術集成,擴大技術的有效供給,并深入生產一線,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然后,鼓勵社會力量開展科技服務。支持和引導,特別是大中型龍頭企業、中介組織等各類社會力量參與農技推廣工作,同時引入市場機制,服務推廣工作。最后,繼續創新農技推廣機制,以機制創新增強農技推廣工作的合力,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地開展機制創新,探索更多、更好的服務模式。進一步促進科研與推廣的有機結合,促進農業技術推廣與農民需求和產業發展緊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