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漫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绿巨人APP下载汅API免费,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您好,歡迎訪問河南省種子協會官方網站!

新聞動態 發布日期:2008-08-07 14:21 來源:中國農業信息網

  糧食問題不僅是吃飯問題、經濟問題,而且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事關人類生存、社會發展、國家安全、政局穩定。當前國際糧價飛漲,糧食危機籠罩全球,在不少國家引發了一系列經濟、政治和社會問題。由于黨中央高瞻遠矚、未雨綢繆,堅持立足自身解決糧食問題,從2004年開始連續出臺5個“1號文件”,作出了一系列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戰略部署,我國未受大的影響。這深刻啟示我們,糧食安全的警鐘要始終長鳴,糧食生產這根弦要時刻緊繃。2008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實施糧食戰略工程,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基礎條件好、生產水平高和調出量大的糧食核心產區”。這為我們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立足自身解決13億人的吃飯問題指明了前進方向,是對產糧大省打造糧食核心產區的有力支持和極大鼓舞,對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有效應對糧食危機,具有十分重大而特殊的意義。

  河南既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也是第一糧食生產大省,既要解決好全省近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又要為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提供可靠的物質基礎,還要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貢獻。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解決好糧食生產問題,始終是加快中原崛起過程中緊迫而重大的任務。近年來,我們堅定不移地把糧食生產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打造糧食核心產區,糧食總產連續兩年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連續4年創歷史新高,糧食產量占全國的1/10強。2005年以來,我們以24個產糧大縣為重點強力打造糧食核心產區的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2007年核心產區糧食產量占全省的近40%,對全省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到72.6%。尤為可喜的是,今年夏糧突破600億斤,再創歷史新高,占全國夏糧產量的1/4。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分別作出重要批示,給我們以充分肯定和熱情鼓勵。

  盡管近年來我們緊緊抓住糧食生產不放松,積極探索,積累了一些有益經驗,但是糧食生產活力不夠、動力不足、實力不強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仍然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要積極打造“金鑰匙”,打開糧食生產之門。

  第一把金鑰匙:創新生產經營機制,釋放糧食生產活力

  我國的改革開放是從農村起步的。從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開始,各項農村改革不斷深化,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有力地維護了廣大農民的利益,促進了農業發展、農村繁榮,確保了國家糧食供給的基本自足。實踐證明,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制度作為我國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符合農業生產自然性、季節性、區域性特征,符合我國農業發展的階段性要求,也符合農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制度作為我們黨在農村各項政策的基石,必須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在實踐中加以完善。現在的問題是,與這一基本制度緊密聯系的農業生產經營機制表現出諸多不完善的地方:土地規模小、家庭分散經營、組織化程度低,加之農村市場和農業服務體系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業機械的大規模應用和農業科技的廣泛推廣,影響了農業資本的投入和生產成本的降低,導致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農業生產要素分散分割,難以實現優化組合、有效利用和規模效益,這些都制約了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的活力,必須以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創新來加以解決。

  機制與體制密切相關。要解決機制問題,必須同時從體制上開刀,以激發廣大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一要激活土地要素。土地既是農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是農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土地激活了,糧食生產的活力就能不斷迸發。要在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大膽嘗試土地經營權合理流轉的有效實現形式,鼓勵土地向種糧大戶、種養能手以及農業科技開發機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集中,提高糧食生產的規模效益和勞動生產率,讓農民從土地經營權流轉中獲得更多的收益。糧食核心產區推動土地合理流轉的基礎好、條件好,應先行一步。無論是采取轉包、轉讓的形式還是采取互換、租賃、入股的形式,無論是設立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還是組建經營有限公司,只要有利于糧食增產、農民增收,都可以進行探索。二要激活人力要素。只有最大限度地激發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糧食生產才能獲得持久、旺盛的活力。要通過教育培訓提高農民素質,增強廣大農民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協作意識,增強他們駕馭市場的能力、抵御風險的能力和分工協作的能力。要積極培育農民專業化合作組織,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鼓勵和引導種糧農民自覺自愿地組織起來,將家庭經營的個體劣勢轉化為群體優勢,在更大范圍、更廣空間優化配置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共享成果,通過大聯合、大協作,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實現種糧收益的最大化。三要完善服務體系。實踐證明,社會化服務體系越發達,為廣大種糧農民提供的服務范圍就越廣,糧食增產的空間就越大。要盡快建立健全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支持發展糧食生產經營服務組織,大力培育扶持農村經紀人隊伍,為種糧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綜合配套服務,實現糧食在生產、儲運、加工、購銷以及技術、資金、信息等環節的有效管理和經營,把千家萬戶的糧食生產和千變萬化的市場有機聯結起來,提高糧食生產的綜合效益。

  第二把金鑰匙:完善利益導航機制,增強糧食生產動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驅動是糧食生產的“發動機”。農業是弱質產業,種糧的比較效益低。種糧農民錢袋空、產糧大縣財政窮,直接導致了糧食生產動力嚴重不足。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大對農業扶持力度,實施對糧食生產的保護和補貼政策以維護本國農民利益,已成為發達國家通行的做法。近年來,隨著我國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統籌城鄉發展的新階段,中央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較高、還利于民的強農惠農政策。通過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免除實行兩千多年的“皇糧國稅”,解決了農民負擔重、種糧虧的問題;通過增加糧食直補等各項補貼,變“一繳”為“多送”,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但目前影響農民種糧利益、制約糧食生產動力的問題依然突出,主要表現為糧食生產成本高。調查顯示,由于農資價格快速上漲,今年河南種糧成本每畝增加50—150元;自然風險多,種糧農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糧食收益不穩定;種糧比較效益低,農民直接獲益少。我們要抓緊完善糧食生產利益導航機制,走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良性循環的新路子。

  要從根本上解決糧食生產動力不足的問題,必須走好四步棋。一是建立糧食補貼穩步增長制度。要繼續穩定、逐步完善、不斷強化現有糧食補貼政策,進一步加大補貼力度、擴大補貼范圍,盡快形成目標清晰、受益直接、類型多樣、操作簡便的糧食補貼制度。適當擴大糧食核心產區范圍,拿出更優惠的政策,集中更多的資金,增加對財政困難的產糧大縣的獎勵和補助,支持糧食核心產區建設。二是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鑒于糧食價格不能完全市場化,要加強和改善對糧價的宏觀調控,推動形成充分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兼顧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體現糧食生產成本收益、科學合理的糧食價格機制,保護種糧農民的利益。要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和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搞活糧食市場流通,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繼續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適當提高價格水平,使之真正成為農民利益的保護價,引導廣大農民自覺擴大糧食生產。三是增強糧食生產抗風險能力。要建立糧食生產風險規避和損失補償機制,加快大宗糧食作物的政策性保險試點,在良種生產基地和商品糧生產基地逐步開展農業災害保險,積極探索政府引導、農民投保、企業參與、合作保險、市場運作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新路子,保護種糧農民的切身利益;搞好極端氣象災害的預警預報,幫助種糧農民防范災害風險。四是提高糧食生產的比較效益。種糧收益低是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糧食核心產區財政困難的根本原因。要提高糧食產業化水平,大力發展糧食加工龍頭企業,拉長糧食產業鏈,實現以銷售促加工、以加工促收購、以收購促生產,提升糧食的附加值;完善龍頭企業與種糧農民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地分享產業化經營成果。同時,進一步加強對農資市場的監管,穩定化肥、種子、農藥等農資價格,有效抑制種糧成本的上升。

  第三把金鑰匙:建立投入保障機制,壯大糧食生產實力

  近年來,我們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加大對農業的投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取得明顯成效,但農業發展特別是糧食生產實力仍然不夠強大。一方面,農業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由于歷史欠賬較多,糧食產區投入能力不足,導致農業生產條件差,抗災能力不強。全國只有45%的耕地具有灌溉條件,并且大部分灌溉標準不高,真正旱澇保收的只有兩億多畝;我國每年因抗災設施差造成的糧食損失約有1000億斤,相當于每年產量的1/10。另一方面,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土地、資金、勞動力等農業生產要素流失日益加劇。l996年至2006年的10年間,我國耕地總面積從19.51億畝降到18.27億畝,凈減少1.24億畝。農民自身投資農業的意愿不強烈,來自農業自身的資金積累大量外流。由于進城務工收入高出種糧收入10~12倍,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留守在農村的主要是婦女、老人和小孩。要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必須認真研究、切實解決這些問題。

  增強糧食生產實力,關鍵是建立健全各項投入保障機制。一是加大財力投入。發達國家對農業的投入占財政總支出的20%~50%,發展中國家亦為10%~20%,而我國只有8%~11%。縣級以上財政每年對農業總投入增長幅度要高于其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不斷提升農業投入在財政支出中的比重;加大對糧食核心產區的轉移支付力度,提高供給保障能力;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創新,引導金融業更好地服務糧食生產;建立和完善鼓勵農業投資的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金投資糧食生產。二是加大物力投入。加快構建強化農業基礎的長效機制,耕地占用稅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農”,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轉向農村;加大耕地保護、土地開發整理和中低產農田改造力度,搞好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三是加大人力投入。積極組織實施新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充分利用農村遠程教育網絡,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積極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支持糧食核心產區率先實行12年制義務教育;鼓勵干有所成的外出務工人員、學有所成的農林水專業高校畢業生、有實力的各界人士投身農業生產,從事糧食生產和加工經營。四是加大科技投入。目前我國農業研究投資只占農業總產值的0.1%,僅為發達國家的1/10,也低于發展中國家的0.26%;農業科技貢獻率不足50%,科研成果轉化率只有30%,分別比發達國家低30個和40個百分點。要用激勵機制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農業科技和服務體系建設,加大農業科技研發力度;用市場機制整合農業科技推廣的資源和力量,加快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用政策扶持引導科技成果進村入戶,推動農業科技廣泛應用,促進良種良法相配套,真正把專家的試驗田“產量”變成農民的大田產量。

  這三把“金鑰匙”,創新生產經營機制是根本,完善利益導航機制是關鍵,建立投入保障機制是核心,互聯互動、有機統一。打造好、運用好這三把“金鑰匙”,糧食生產就能迸發活力、充滿動力、強大實力,從而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最新主推品種

五月丁香激色婷五月天| 日韩夜夜高潮夜夜爽无码| 色五月最新网址| 中文字字幕乱码视频高清|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丁香五月缴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