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上旬,合肥市農委主任何杰帶領相關處室負責人,對合肥市種業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調研,對全市種業發展情況進行充分了解,針對下一步發展提出科學建議。
一、合肥市種業發展的現狀
1、產業發展形成規模。一是從發展總量看,近幾年,合肥市種業發展勢頭迅猛,國內眾多企業匯集合肥,已成為全國種業發展的“兵家必爭之地”。全市現有種子經營企業(含經營網點)1400多家,前50位規模經營企業注冊資本總額達5.69億元。注冊資本 100萬元以上的取得經營許可證的企業達101家,其中注冊資本500萬元以上的達36家,1000萬元以上的達9家;銷售收入達2000萬元以上的13 家,5000萬元以上的5家,超億元的企業3家。種業企業營銷總量達1.8億公斤,營銷總收入達20億元,占全國種業企業營銷總額的10%,位居全國省會城市之冠。二是從產品開發看,合肥的兩系雜交水稻、西甜瓜引領全國,享有全國種業看安徽、安徽種業看合肥的美譽。以豐樂種業、荃銀高科、安徽德隆為代表的兩系雜交水稻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0%,全國四大兩系雜交水稻組合合肥占據三位(包括豐兩優1號、新兩優6號、兩優6326);以豐樂種業、合肥中藝、安徽福斯特、合肥綠寶為代表的西甜瓜供種量占據全國1/3市場。此外,以豐樂種業、隆平高科的玉米品種,以隆平高科、安徽安岱為代表的棉花品種,以皖墾種業、隆平高科為代表的小麥品種,以天禾農業為代表的油菜品種,以及以徽商農家福為代表的種子流通企業等,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高新區種子產業園初步形成規模。
2、種業發展優勢明顯。合肥市地處中原,江淮之間,承接東西,貫穿南北,氣候適宜,南北方主要農作物均有大面積種植,適合于各種農作物科研育種。加之合肥是全國最早種業市場對外開放城市,商業物流暢通,綜合成本較低,投資環境優越,吸引了大批國內外知名種業企業入駐合肥。在肥種子企業經營涵蓋除大豆外的水稻、玉米、小麥、油菜、棉花、花生、西甜瓜、蔬菜、雜糧等全國主要農作物品種,是單個南方、北方種子經營所無法比擬的。同時合肥作為全國唯一科技創新型試點市,技術優勢明顯。國家級龍頭企業豐樂種業作為全國種業第一股,號稱種業界的“黃浦軍校”,豐樂種業、荃銀高科、隆平高科等重點企業為全省乃至全國培養了一大批種業精英人才,孵化出一大批富有生命力的種業企業。
3、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全國種業企業50強中的豐樂種業、天禾農業、安徽隆平高科三強座落合肥,北京奧瑞金種業等十三強在肥建立分支機構。全國五大種業上市公司中除豐樂種業外,湖南隆平、萬向德隆均在肥大量投資。荃銀高科、袁氏農業、安徽福斯特等十家企業水稻、菜瓜果品種直接出口到東南亞、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福斯特的番茄、辣椒品種部分性狀達到或超過以色列進口種子水平,產品暢銷全國。有29家種業企業在肥建立科研機構,實行研繁推銷一體化,一大批國內頂級農業專家和國外專家聚集合肥,加速了新產品的研發。07年以來合肥市種業產品通過安徽省審定的品種達74個,其中通過國家審定的品種達12個,列入中國名牌的種子品種達3個。全市建有種子加工流水生產線達50多條,年加工種子能力達5萬噸;建有種子冷藏庫2萬平方米,年儲藏能力1萬噸。一批大型企業與美國先鋒、孟山都、法國利瑪格蘭、瑞士先正達、韓國NONWOO等世界級跨國種子公司展開科研合作與產品開發。豐樂種業、合肥中藝等六家企業成為亞太種子協會會員。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水稻改良中心合肥分中心、安徽隆平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安徽西甜瓜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國家級、省級研究中心,及省農科院、安農大等科研教學機構座落合肥,合肥農業科技研發和創新轉化能力位居全國前列。
4、發展勢頭十分強勁。“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子產業在合肥國系朝陽產業。預計2010年合肥國種子產業產值將達到300億元,常年用種量達125億公斤,是世界第一用種大國,和世界第二種子市場。種子行業的競爭也異常激烈,其核心是科研和產品之爭。合肥兩系雜交水稻是繼西甜瓜之后第二次領跑全國種業新潮流,產品已占長江以南13個省份。而以三系稻為主的長江沿線的成都、武漢、長沙、南昌、南京等全國重要種子市場,種子庫存率連續四年達到50%,市場急驟萎縮,效益急速滑坡。與其形成鮮明對比,合肥水稻品種連續四年供不應求,企業發展勢頭強勁,整體效益大幅提高。北方和南方的種業產業由于其經營品種過于單一,整體實力及發展潛力與合肥的差距進一步拉大。與此同時,一大批企業迅速集聚合肥,僅去年以來新注冊100萬元以上資本的企業達13家,萬象德隆、北大荒集團等一大批國家級企業先后落戶合肥市,合肥在全國種業的中心地位進一步增強,已成為合肥市高科技農業的重點產業和農副產品加工的主導產業。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把合肥種業打造成為百億產業。
雖然合肥市種業發展較快,但在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投資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隨著新企業的不斷涌入,以及原有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需要建立研發、倉儲、加工、包裝基地,用地難矛盾突出。中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難的矛盾依然存在;二是合肥國《種子法》2000年才頒布實施,種業市場發育較晚。合肥市前50位種子企業年銷售總收入僅13.5億元,只相當于世界第一大公司美國先鋒公司年銷售總收入的 10%。除雜交水稻、雜交油菜、高油玉米等少數品種在世界上有一定優勢外,總體產品競爭力不強。在企業發展之初,仍需各級政府加大政策傾斜扶持力度;三是發展風險加大。絕大多數種子企業未能建立穩定的生產基地,多為代繁生產,產品及質量難有保證,尤其近年來基地萎縮相當嚴重。種業的自然和市場風險進一步加大;四是企業間過于強調品種和科研的競爭,有限的科研經費、同質化的重復研究、封閉式的經營管理,造成有限的人財物的浪費,不利于整個行業的長遠發展和整體對外競爭。市場品種過多,不利于農產品的深加工和品牌化發展。一些審定的品種難有推廣價值,易于造成產品積壓和資源浪費。尤其是不具有自主研發能力和品種支持的企業,面臨生存的危機和發展困境。
二、針對調研情況,提出以下發展對策與建議
1、傾力打造合肥種業品牌。高產優質良種將是未來農業增產增收的重要源泉。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種業是基礎的基礎,誰控制了種業,誰就控制了整個農業的命脈。合肥應立足現有發展基礎,乘勢而上,把種業發展作為國家科技創新型城市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大扶持研繁推銷一體化種業企業發展的力度,重點支持一批區域性乃至國家級種業研發中心建設,推動企業間的強強聯合、與國內外的交流合作和繁育基地建設,支持優勢產品開發。力促合肥種業數量集聚增多,規模進一步擴大,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通過3-5年努力,著力把合肥打造成為“中國種業之都”、“世界兩系雜交水稻之都”。
2、積極創建種業產業園區。合肥市樊洼路種子產業一條街、中州農貿市場等一度種子企業比較集中,后因城市建設等各種原因業已萎縮,除一部分企業移居高新區,多數企業經營分散,發展空間較小。各產業園區因種業企業創造稅收不高等原因接納積極性不高。建議市政府重新規劃建設種業發展集中產業園,園區集種業研究、開發、試驗、加工、包裝、培訓、觀光于一體,在投資密度(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工業項目)、財政扶持、企業稅收、企業融資等方面提供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和吸引企業入園創業。
3、切實加強宣傳服務工作。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各種新聞媒體加大宣傳,設立專欄公開向社會推介主導優勢作物良種,并與良種掛鉤補貼掛鉤;鼓勵企業建立品種示范展示區,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在產品銷售過程中提供技術指導培訓服務,創建新型農技推廣新模式;建立全市農產品展覽中心,鼓勵品牌種業企業產品集中入館展覽,搭建合肥市農業科普教育展示平臺;切實加大農業行政執法力度,加強行業管理,企業配合參與,設立舉報電話,營造守法經營的氛圍和公平競爭環境;切實加強種子行業協會作用,宣傳政策,培訓技術,加強交流,促進行業自律;積極配合省種子協會辦好將于今年9月底召開的“2008中國合肥種子信息交流暨產品交易會”,擴大合肥種業整體對外宣傳。
(元青)